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

實驗進度-2


         Elder.J.A(1980)對於孔雀魚在不同掠食者掠食的天擇上所保留的性狀有很多的描述,並且將這個經典的野外實驗拉進實驗室中,做一個有系統的分析。


在實驗中,他將實驗分成10組,4組含有掠食者,6組無掠食者。實驗所使用的孔雀魚,是將五對野生魚放在池中,使隻繁殖到200隻,然後再從中挑五對在一次上述步驟。為了保證族群有大量的遺傳變異彩色圖案,他們從11條溪流隨機抽取10對。而實驗用掠食者有6種,在Endler的論文A Predator's View of Animal Color Patterns(1978)中有掠食者的組合方式。

        這篇文獻主要在探討在長時間的掠食壓力下,孔雀魚的一些特徵是否會和原來不一樣。但由於我們的時間非常有限,我們無法像上述一樣一直繁殖,使子代的性狀有很大的變異性,因此我認為我需要搜尋更多的資料來縮減時間並且還能做出效果。

         在實驗步驟中有提到,在水箱中他會鋪上人工石頭,使孔雀魚的體色也有保護色的功能,且對石頭的顏色有做紀錄。而對於使用染過色的人工石頭而非天然礫石有以下解釋:(1)每個池塘顏色的比例是已知的(2)大小礫石的顏色的比例是相同的;天然礫石色頻率與晶粒尺寸有關。這是我們沒有的東西,但是我不確定我們是否需要這些東西,因為我們無法確定這麼短的實驗過程,石頭顏色是否會造成掠食者無法有效分辨孔雀魚的花色,而造成實驗失敗。

        經過這幾個禮拜的飼養和觀察,孔雀魚相對掠食者其飼養方式極其簡單,只需要餵食飼料,且不需要一直餵,也可以活得好好的。而掠食者其一-孔雀龍對於餌食及其挑嘴,剛拿到魚放入水族箱後,我們就以一般的飼料餵食,但牠們對飼料沒什麼興趣,往往要過很久才會料吃完,甚至不吃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我們去外面買了冷凍豐年蝦,並且獲得了很好的效果,只要一丟下去,孔雀龍馬上就會去搶食。但因著成本以及營養的考量,我們又換了兩種飼料,剛開始牠們對新飼料有極大的興趣,但吃了一口後就不吃了,因此我們只好去買了冷凍紅蟲,今天是第一次餵,效果沒有豐年蝦好,流了很多沒有吃完的,不確定是因為吃飽了還是因為不喜歡,這還需要花時間觀察。而另一種掠食者黃金鱂只要餵飼料即可。為了使掠食者快速成長,我們現在一天餵兩次,以少量多餐為基礎飼養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目前的問題是,我發現孔雀龍是一種好奇心很強的魚類,很難去定義他在第一次看到孔雀魚時,是否是因為好奇而過去還是因為孔雀魚的體色吸引,而且我們該收集什麼數據,是否該將現象量化,如果是又該如何量化呢?


Eledr.J.A.,1980,Natural Selection On Color Patterns In Poecilia Reticulata,Evolution, 34(1), pp. 76-91

Elder.J.A.,A Predator's View of Animal Color Patterns,1978,Evolution, 11(5), pp. 319-364

觀察影片連結: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